因人而異,法學院JD項目的申請可能是一趟漫長的旅程。在2023-24申請季,有一位學律申請者拿到了目前在US News中排名第4的賓大法學院的錄取通知。從大學轉學到美國,到決定申請法學院,再到準備LSAT考試和文書,這位申請者回顧了過去兩年半以來的申請歷程,並願意將這一歷程和廣大申請者以及讀者分享。
今天就讓我們來聽聽他在這一歷程中的感受以及獲得的經驗。
聲明:以下心得文由申請者本人撰寫
我的兩年半申請歷程
我是大三轉到美國的大學後,在職業規劃課的催化下和舍友的閒聊中突然萌生了轉法學的想法。理科生轉法,但是是非常擅長非常喜歡文科的理科生,所以也不那麼怪。起初我是在網路上先確定轉法的可行性。我從網路上了解的大部分資訊都來自學律,讓我確定了這是一家較具規模,資訊齊全的仲介,且他們提供的很多成功案例也讓我覺得自己還是有希望的。我試了一下lsat的cold diagnostic test,得了15幾。儘管是轉到美國讀大學,沒有太多課外經歷,且還未考lsat,唯一能給我自信的只有很高的GPA,但當時我覺得自己什麼困難都可以克服。看了很多各處的說法後,我認為還是學律比較可靠,就聯絡了Eri,和他說了我的情況以及「只想去t14」的想法。當時他很確定地給了我lsat170以上的目標,並指導我立即開始準備lsat。
我的lsat準備之路並不順。大三下我根本就沒把它當回事,尤其是中間看了點書隨便做了幾套就很快到了165以上後,我認為lsat沒什麼好擔心的。等到5月放假了我正式開始準備8月的考試,才發現我犯了多大的錯誤。儘管LG對我不是問題,LR我總感覺雲裡霧裡,RC更是一塌糊塗。在準備的過程中,Eri提供了很多材料和建議給我,我也不斷地調整自己的學習方法,不僅聽取Eri的意見,也看trainer,也上網看過往前輩的經驗。然後八月的考試被取消,我接連考了九月、十月、十一月三次,始終被卡在了170以下一點。雖然文書和推薦信在暑假期間都已準備就緒,Eri告訴我現在的成績也只有60%的可能性能ed到喬治城。現在成績只能定位在t20到t30之間,這和我最初的目標相差甚遠。幾天後,我和Eri長聊了一次,他很真誠地對我說,如果我是他的孩子,他會勸我再考一年,用一年的時間去賭以後很多年的職業生涯完全值得。我沒怎麼猶豫就決定等一年。
補充一下,我真的非常感謝學律在我的文書上做出的努力。我起初對文書的構思真的非常幼稚,完全沒有體現我個人經歷的獨特性和我的優勢。是Eri再三要求我修改,啟發我重新思考自己的故事,最終經過多次討論後,我們確定了現在的文書的思路。我對這篇文書可以說非常滿意,寫出來後我甚至感覺通過這篇文書我才重新認識了自己的內核。後來其他文書的構造也是基於此內核,包括我後期面試的準備工作。在這個過程中我不斷地重新審視自己的過往和現在,塑造了更深刻全面的自我認知。
說實話整個大四下我都沒有再管lsat,也是出於一種逃避心理,直到又一年4月底畢業了,我才重新又開始準備lsat。和Eri通話,他告訴我lsat分數也通貨膨脹,今年170肯定不夠了,再怎麼說也要172才保險一點。壓力很大,然而時隔兩年放假回國,我根本沒有心思學習,等八月初再來美國才算正式開始準備九月的考試。令人驚訝的,時隔將近一年做lsat,我居然輕而易舉地就能把模擬都保持在175以上了。這倒也確認了我去年後期的想法,即我的分數困於RC,歸根究底是我的英語水準還不夠。我後期意識到了卻也來不及提升。這一年中我雖然沒刻意去訓練,但上了一些人文寫作課,被迫讀了一些書,再加上又一年曝露在純英文環境中,我的英語水準自然而然地增長了,此前限制我發揮的因素也就減弱了。九月考試沒發揮到練習水準,但有172,儘管Eri勸我再考10月的再高一分也好,我還是決定不掙扎第五次了,不如早點提交資料,何況萬一緊張之下分數變低了就糟了。
為了選校選ed我真的做了很多努力。我覺得申請和填志願一樣,選校甚至可能比分數重要。我去拜訪了三間法學院:UCB,Michigan和Duke。UCB和Michigan是我覺得我的stats能夠到的極限,再往上不敢想;Duke是Eri知道我想更努力後強烈建議我去的,算是一個恰好的定位。Michigan是我最先去的,我問到國際生的問題,招生官告訴我那是因為他們很看重自己99.7%的就業率,教我在ps裡暗示自己能找到工作(我聽了,但沒用)。第二個去的是Duke,招生官很熱情地接待了我,與我推薦了他們的jd/llm項目,還帶我在大樓裡走了走。最後去了我最想去的UCB,沒有預約,單純辦公室門口堵人。招生官倒是蠻高興的,和我聊了很久,說獎學金並不會成為他們決定給不給ed的因素,臨走時又和我說她等著看到我的ed申請,她覺得我可以進。天真如我信了這份大餅,ed1了UCB,11月初交了所有申請,12月初就毫無意外地被流進了rd池。後來我才知道,UCB並不喜歡我這種兩個數據都在75%及以上的,而且他們收人非常隨心所欲,數據是他們喜歡的他們也不一定要。
和UCB解綁後我陷入了迷茫。Michigan已經沒有ed2了,但說實話,我真不甘心ed2 Duke。我自己去了一趟,並不太喜歡Duke的環境和氛圍,而且我還對Michigan抱有期待。我父母和Eri都覺得這時候ed2 Duke是最好的選擇,連我也覺得自己有些矯情,去年一個t14都苦求想上,今年居然還挑剔。但我父母和Eri都並沒有對我的想法和決定做太多干擾,他們只是給了我他們的意見。眼看著ed2 Duke的ddl就快到了,我幾乎決定放棄ed什麼都不做的時候,一些網路貼文吸引了我的視線。為了做出更好的決定,我還是和最初決定轉法時一樣,每天在網上瀏覽篩選大量資訊。死馬當活馬醫,我也求助了一些陌生網友,不少都給了我一些建議,其中一位建議我ed2賓大。他告訴我賓大ed輪是會收不少國際生的,而且就喜歡我這種stats,建議我試一試,還幾乎保證我會進。我其實沒當真的,賓大是我從來沒考慮過的,我覺得我不配,和耶魯、UVA、芝大一樣在我的考慮圈外。但反正我本來也決定不ed杜克了,賓大又那麼優秀,我就在賓大ed2快截止的時候交了申請。當時已經十二月底,挺趕的,Eri他們還是配合我,我決定的第二天就解決了我的問題讓我及時交上了申請。
1月初我收到的第一封拒信就是來自Michigan的,人果然不能指望自己是那¼個國際生。同時也收到了喬治城的團體面試。再後來又收到了哈佛的拒信和康乃爾的面試邀請。到1月底,我連保底校的offer都沒有收到,儘管他們早早面試了我。當時的我手上只有兩封拒信和UCB的我看作婉拒的流放通知。我提前開始幫自己做心理建設,告訴自己回歸初心,任何一個t14都很好。
結果柳暗花明,1月底一個平凡的中午,下課後的路上我突然接到了UPenn的電話,恭喜我被錄取了。開心嗎?是開心的,意外也有一點。但走到這一步我的親戚朋友們好像比我還開心,我更多的是覺得糾纏了兩年半終於結束了,以及一切其實剛開始,更多的路還在前方,還需要更多更持續的努力。
回想一下的話,我覺得重來一遍我會更早開始準備lsat,努力克服懶惰早早多讀一些英文書提升英語水準,更早考到更高的lsat的話,哥大對國際生友好,紐大對高分友好,我就不必又等一年,也不必處在這種上下不得只能指望UCB和Michigan這兩個random收人且對國際生不友好的學校的尷尬狀態了。我申請季唯二做對的事情大概就是請學律幫我構思文書以及堅持自己努力到處多蒐集資訊再決定了。好在最後雖然過程和結果都在意料之外,也算是不錯了。